新闻特写/仁心化舌疾 锦旗诉深情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5-04-15

   日前,一位78岁的老爷爷用一双颤微微的手把一面绣着"医技精湛妙手回春,医德高尚待患如亲"的锦旗,送到了松原吉林油田医院口腔一组张春芝主任的手里。那金线游走的十六个字,诉说着杨爷爷与老伴儿与口腔病魔抗争的惊心历程,更见证着医患之间跨越血缘的温情守候。


【求医之路:暗夜中的微光】

      "当时老伴的舌头肿得像个紫茄子,连水都咽不下去。"患者家属杨永义老爷爷回忆起那个揪心的清晨仍心有余悸。在个体诊所里连续五天的抗病毒治疗不仅未见好转,76岁杨奶奶的口底肿物反而日益增大,剧烈的疼痛让老人整日蜷缩在床,不吃不喝,闭着双眼,绝望的阴云笼罩着整个家庭。

      转机发生在周三上午十点零七分。当电话那头传来张春芝主任"先来检查"的笃定答复时,杨爷爷仿佛在漫漫长夜里望见了曙光。这个普通的咨询电话,就此揭开了一场生命接力的序幕。

【精准诊断:显微镜下的真相】

      口腔诊室里,无影灯将杨奶奶口腔的每个细节都照得分毫毕现。"烤瓷桥内测的异物可能不是普通炎症。"张春芝轻触患者肿胀的舌尖,敏锐捕捉到异常。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2600/mm³的数值,更印证了感染正在肆虐。

      此刻,诊室化身战场。梁淑华副主任医师手持超声洁牙机,在方寸之间展开精密探查。突然,仪器发出细微的震颤——被牙胶包裹的结石群赫然显现!这些盘踞在舌尖三分之一区域的"入侵者",最大直径竟达3.5厘米,犹如蛰伏的火山,随时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病变。

【暖心救治:白衣下的温度】

      "您坐着,我来跑。"面对年近八旬老人上下楼的不便,张春芝接过化验单的身影让候诊区的人们心头一暖。自助缴费机前,她耐心教老人操作的身影被窗口照进的阳光拉得很长;治疗室里,飞溅的血渍在副主任医师梁淑华的衣襟上绽开红梅,却无人顾得上擦拭。

      术后第五天,当杨奶奶捧着热粥露出久违的笑容时,杨爷爷的眼眶湿润了。这场持续72小时的生命保卫战里,既有超声波洁牙机与结石碰撞的火花,更有医者掌心传递的温度。

【医者心声:手术服的重量】

      "当时血水喷了梁大夫一身。"张春芝回忆手术场景时,目光掠过墙上悬挂的医师誓言,"但比起患者的痛苦,这些算什么?老人家的儿子不再身边,年龄大了还楼上下楼走,他跟我的父母差不多,我就想帮他跑跑,毕竟我们腿脚比他强,道也比他熟。"她的手指轻轻拂过锦旗流苏,声音忽然轻软:"看见老人能好好吃饭了,这比收到十面锦旗都开心。"

      窗外暮色渐浓,诊室里的无影灯依然明亮。在这里,每天都有新的故事上演,而永恒不变的,是白袍之下跳动的赤子之心。

【患者感言:生命的回响】

      "取出来的结石一大堆!"杨永义爷爷比划着的手势里满是惊叹。“张主任跑前跑后的样子,梁淑华不嫌脏,不嫌累的影子都让我终生难忘”。杨爷爷闪动的眼神里满是感慨。“我和张主任她们素不相识,我来时就可以看出她为我老伴儿着急的心情,我想,如果就是她的亲戚来了,也不过如此呗!”

      当最后一缕夕阳掠过锦旗的金色绣线,值班护士正在为下一位患者调整椅位。松原吉林油田医院口腔一组的医者们,继续用仁术写就新的生命篇章。正如张春芝常说的那句话:"医生的价值,就藏在患者重新绽放的笑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