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隔离的患者:大主任秒变送饭哥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3-01-09

      平日里,他穿一件白大褂,干干净净,一笑一个深深的酒窝,今天却秒变成一个胡提拉差的送饭哥。 

      天异常寒冷,眼泪都冻出来了,

      冬天路滑,两只脚不敢放在脚蹬子上,就在地上秃噜着,鞋底都磨漏了。

图片

      之所以叫他大主任,是因为他掌管着一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指挥着72名医护人员,维护着辖区十万居民的医疗卫生健康。平日里他穿着白大褂,干干净净,一笑一个深深的酒窝,而在2022年底那特别疫情肆虐下的一段时间里,却秒变成一个胡提拉差的送饭哥。他起早贪晚往返在服务中心和一家堂食门口,护目镜下隐约可以看见他瘦弱且长满胡须的脸,他就是松原市宁江区沿江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伟。 

      在回顾那段异常艰辛的防疫抗疫工作时,王伟主任说,当时不仅仅是累,还有不可言状的内心压力。

      沿江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隶属松原吉林油田医院,按照医院领导指示,服务中心防疫的核心任务是安顿治疗总院移至过来的隔离患者。

图片

      11月25日,当救护车把患者一车接一车送过来的时候,王伟的心里压力一下子大了起来。他看到,不光是有普通的隔离患者,还有座轮椅的,大包小裹就进来了。王伟说,当时还寻思啥会不会影响辖区居民的日常诊疗,就这些人的吃喝拉撒治得怎么维持下去,得维持多久哇? 

      当时的疫情防控严峻,管理要求严格,被转运来的患者大多比较焦虑、情绪急躁,有的换个药也要大声喊叫、有的患者还要跳窗户逃跑。王伟说,作为医护人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解决患者的困难和需求。

图片

      东北的冬天异常寒冷,疫情一天天严峻起来,医院后勤人员相继“阳”了,送饭的人员不够了。王伟想,别给总院添烦恼了,自己想办法!他毅然决然地当起了“后勤厨师”长,他借用同事一台破旧的电瓶车,穿上厚重防护服,开始出去订饭、取饭、回来分饭,这样一干就是十几天,脸也没机会洗,胡子更是没空刮,四十几岁的大主任,闪变成胡提拉差的送饭哥。每天一大早骑着电瓶车去给大家订餐取餐,寒风刺骨,手都冻麻了,眼泪都冻出来了,冬天路滑,两只脚不敢放在脚蹬子上,就在地上秃噜着,鞋底都磨漏了。

图片

      不仅如此,他每天早上和同事们五点多就要起来开始采核酸、消毒、收拾垃圾、拖地、送核酸样本,忙完这些就到了中午。忙起来常常连休息、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不管怎么疲惫,为了保障隔离管理正常有序运转,他仍然每天都在里里外外的忙碌着。

图片

      疫情期间,他们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安排隔离期满没有问题的患者回家。而在人员紧张的时候,得需要等待,患者都在焦急的等待着!王伟说,当时,找个干体力活的人都非常困难,花钱都找不到人,王伟就亲自参加送。一次,一位坐着轮椅的患者家住四楼,王伟就跟同事徐鹏皓俩人去送,楼道里随处可见的酸菜缸、纸壳箱,根本转不开身。徐鹏皓在前面拉着轮椅,王伟在后面用胸腔顶着轮椅背,两手抬着轮椅轱辘,硬是一个一个台阶往上走,走不动就歇一会,心里想,坚持住,就把他当成自己的父母吧!王伟回忆着说“当时,真就这么想的”。到四楼的那一刻,他们俩一点力气都没有了,瘫坐在了地上喘着粗气。王伟还不小心让门框磕到了自己眼眶上,磕出了一个大包,疼了二十天多。王伟说,这辈子头一次经历这种累法。虽然累,也有些委屈,但把患者平安送回家的那一刻,心里尽是满足和欣慰。

图片

      另外一次送患者,也让王伟记忆深刻,他们送的一位隔离后的坐着轮椅的患者回家,当他们的救护车拉着患者和满车生活物品到达小区门口时是晚上五点零八分,小区物业表示本小区是无疫小区,晚上五点后不能进入小区,要等到明天一早。到了家门口却进不了门,大家心情都非常焦急,王伟一边安慰患者,一边多次沟通协调,并出示了相关证件后,小区才予以放行。王伟感慨地说:“真是一步一个坎儿呀!”然后,这位坐着轮椅体重多达200斤的患者,又将对王伟和小徐两个人的体力和心力进行再次考验,他们将付出多大的辛苦可想而知,最后,他们俩厚重的衣服都浸湿了,等一趟又一趟的搬运完患者随身携带的大量护理品后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图片

      12月2日晚上7点,当他们把最后一个长山电厂的患者送到家,沿江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也正式把几十号隔离人员全部安全送到家,圆满完成艰巨隔离救治任务。

      王伟说,当他拿起手机站在静静的走廊里,正式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韩伟报告他们已经圆满完成任务时,不知怎的,高兴之余,眼泪不知不觉地从眼角流了下来······